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科技
2021
03/04
07:42

关注科技类产品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小米科技,但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小米的技术呢?

小米成立初期,凭借超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获取了极大的市场关注度,同时“饥饿营销”这顶帽子也不知不觉扣在小米头上并且难以摘下。雷军这几年在不断学习产品的供应链问题(毕竟几乎每天都有人去他微博骂缺货问题),终于,他在2016年才搞清楚“交付”这两个字,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离摆脱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有一段路要走......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这几年众人的焦点主要是放在小米的某产品有没有货,小米定价多少合适,跟友商比性价比如何......同时米粉的出现也让各家友商学习小米的粉丝经济,各家粉丝间“掐架”常有发生,不过,关注小米的技术的人却占比不多。如果大家都摸清小米的技术水平,还有人说小米就是“屌丝机”、小米这种“组装机”没啥科技含量这种话吗?

事实上,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尊重科技公司的科学技术并不是什么难事,比如苹果、三星、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某些技术就比较高,如果你看不起技术,那你跟创新就没什么事儿了。

米粉们经常讨论小米或红米用什么芯片好、屏幕质量怎么样,然后还可能会吐槽一下小米的摄像效果。大部分人关注的小米产品上的技术是别的公司的技术,而小米自有的技术我们却了解不多。

小米是一家有着浓厚的工程师文化的科技公司。小米刚成立的前两年因为公司规模较小,在技术层面跟一些大公司比相差太远,所以人们看到性价比超高的小米手机之后就会感觉“小米手机没技术”、“小米是靠营销火起来的”......不过后来小米用事实证明了小米确实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我们谈技术问题的时候,“专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专利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小米获得了1项专利、2014年也才获得了151项专利,但是为什么小米能在2016年获得2895项专利呢?(这可比2015年获取的495项的五倍还要多)

专利是能比较清楚的反映科技公司的技术水平的,世界上大概有八九成的技术能在专利文献中找到,还有一小部分可能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有人会说,专利数量并不代表专利质量,即使小米今年申请的专利排在全国科技企业的前十也不能说明小米的科技水平有多高啊。

那么,问题来了:你看过其中的多少专利?如果你平时有阅读专利文献,你就知道这个技术的难度到底如何,你就知道这个为什么这个专利是无效的,为什么这个专利被引证了七八家公司的专利还能获取授权......网络上也有不少爆料三星、苹果专利的新闻,不过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每次看到这些专利爆料,懂的人就知道,不仅仅三星苹果有这些专利,小米也极可能有。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发明专利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审核(大概需要两三年),然后才能获取授权,外观专利需要的时间则较短。实际上,小米在2013年至今就开始了比较大规模的技术革新,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小米能获取接近三千项专利的原因之一。

就拿外观专利来说,小米手机(包括红米)基本上每款机型都有外观专利。早期小米副总裁刘德参与了多款小米手机的外观设计,不过有的设计没被用上,现在看来,当年的设计跟现在的设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毕竟像MIX这样的产品才能获得IDEA金奖)。后来小米生态链也引进了不少设计界的人才,比如和德哥一样毕业于Art Center的李宁宁、于澎涛等。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大多颜值较高,其中有许多产品的生产工艺也比较复杂,所以小米掌握了各种各类产品的外观专利,这里说的外观专利不仅仅是表面的外观,还包括很多产品内部的零件的外观专利。小米生态链要做的是“颠覆一百个行业”,如果在每一个行业都做到顶尖水平,你能说小米的技术能力不行吗?

小米现在人才济济,部分技术人员会参与生态链产品的研发,所以生态链企业也很乐意跟小米联名申请专利。不过小米扶持的生态链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比如成为独角兽公司之后,很多技术也是需要他们独立进行研发的。

说到人才,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哪个不是人才?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米董事,比如程序员出身的雷军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手机的发明专利,刘德、王川、洪锋也申请了超过十项专利。

在手机设计方面,小米率先使用了3D曲面玻璃和陶瓷作为手机后盖、发布了无孔式超声波指纹识别手机、首发全陶瓷机身MIX系列手机,并且在国产高端手机中是第一个做出像MIX这样超高屏占比、突破了安卓系统对屏幕比例限制的手机。未来,小米还可能会发布自研的折叠屏、双面屏手机。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记得雷军在小米6的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拥有了102项屏幕的专利,掌握屏幕核心科技”。作为用户怎么评价小米的屏幕技术呢?我觉得小米的屏幕做到了既能提高最大亮度,又能降低最小亮度,还有就是自动亮度的无极变化过渡的比较自然,不过这个无级调节技术在红米手机上好像还没有。顺便说一下,虽说屏下指纹识别在国内已经被vivo展示过了,但小米也是早就拥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技术的厂商之一。

再来说说MIUI,这可谓是小米的制胜法宝。在前几年小米硬件技术不是很高的时候,小米的软件工程师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粗略估计,目前MIUI的专利是国内安卓定制系统中最多的。

目前手机厂商中,锤子已获得的专利还不足100项,魅族科技已公开2600项左右专利,Flyme的相关专利也应该有上千项,而小米到2017年年底应该已经申请了2万项左右的专利,已经获权的也肯定超过6000项(我们可以看到已公开的八千多项专利),而MIUI的技术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说小米软件的技术水平一点也不比其他手机厂商的差。

小米云服务、金融服务、小米公交卡等业务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这些都需要MIUI来承载。而MIUI现在所用的技术基本上是2015年之前就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技术,据我所知,大量2014年申请的专利还没有被小米商业应用。

就拿最近才公开的一项技术来说——该技术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组合并为一个群组,整合了资源,为用户对群组的使用提供了方便。这是2013.06.14申请的专利,但是在2017.12.19才获得公开授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几年小米积累的技术几乎可以延长到MIUI12发布的时候才能见到了。

关于MIUI的技术领域也有很多,比如:省电、美颜、人脸识别、图像处理、信息搜索、信息推荐、交互模式、信息安全、解锁等方面的技术。很多技术都是跟硬件联系起来的,没有硬件,软件便无法运行,所以我们来看看硬件方面小米有何技术。

手机上小米有很多自己的技术,小到手机上的卡扣,都有专利设计。而如何把手机做得更加漂亮、做得对称美观,其中也是涉及很多技术问题的。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比如良品率极低的小米6亮银版,真空玻璃电镀,工艺难度极高。再比如小米7上将会用上的无线充电功能,几年前小米就开始对无线充电功能的研发。还有小米研发的松果芯片,流一次片需要几百万美金,步入芯片制造领域,小米的路上又会遇到更加高难度的技术问题。

我们也可以从生态链产品的技术来了解小米有哪些硬件技术。拿米家压力IH电饭煲来说,纯米为了请IH电饭煲的发明人内藤毅老先生加入团队,纯米CEO杨华几乎看遍了所有电饭煲的专利,最终纯米也申请了多达上百项专利,“米家电饭煲”也在“米家”品牌发布会上完美发布。生态链企业能有如此干劲,更不用说小米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小米还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申请的专利,通过率都是很高的,比如云米科技,四百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只有8项是无效的,其余全部授权。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你或许不会相信,小米有几乎所有的智能硬件的技术。可以说,起码几十种没发布的新品类,小米早已经申请了专利,只不过有的技术积累的比较多,有的则还不够多。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人的想象范围内,几乎所有智能产品,甚至市面上还不存在的品类,小米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不过不符合小米定位的产品就不要去想啦。

具体到智能硬件的名称,可以说的有:电视、路由器、智能手表、智能门锁、智能冰箱、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智能电水壶、灯等这些硬件的技术领域肯定是有小米的一席之地的。

或许可以这么说,小米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穿戴设备、交通出行、智能家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拥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这些领域或许有些交叉,但是可以说小米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了。例如小米对用户的征信度的衡量方法也申请了专利,这是属于金融领域的。

我看了接近20000项专利文献的内容,其中七八千项是有关小米的,所以我对小米的技术水平比较了解。你很难想象小米在背后做了些什么技术创新,除非你亲自看看专利文献。有很多科技公司的技术也值得学习,毕竟为了确保你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你必须确认别的企业或个人并没有这种技术。

小米是个很不错的公司,他关注着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比如通信、健康、交通、家居等方面,小米命中注定将会成为一个国际级别的大公司,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小米将会遇到无数的问题,比如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实施这种技术,将技术服务于消费者,如何分配人力资源进行各种业务的服务以方便技术的实行等。

揭秘小米背后的技术实力

谷歌有一个非正式的口号叫做“不作恶(Don't be evil)”,我觉得对于所有科技公司来说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要因为滥用、乱用技术成为别人批判你的理由。

我对技术充满了好奇的同时也对技术满怀敬意,希望世上所有科技公司都能好好利用技术造福人类。而小米科技也有自己的愿景,就是在2021年之前进入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公司行列,届时小米将拥有起码一万项专利。另外,雷军还说了,小米在2018年有99.9%的可能性进入世界五百强。凭借着超强的创新精神,小米总能超前完成自己的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2018年小米的黑科技吧!(极客雄伟)

推荐阅读:商洛都市网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华夏财经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